憲政熱映中
?

請登入

議題

保守主義政黨

吳安芃

一、保守主義簡介

保守主義,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,強調尊重傳統價值觀、維持社會穩定和文化連續性。在許多國家的政治中,保守主義經常被視為與自由主義和進步主義形成對比。而在台灣可能被當為一種「守舊」、「固執」的象徵,例如在政治上,批評某政黨的風格太過「保守」,在社會上則認為某些議題的支持者是太過保守的人,因此台灣人也往往視「保守」為貶意。

二、歷史發展

在西方,保守主義的存在不但悠久,甚至在有些地方還是主流。舉歷史最悠久的民主國家英國為例,早在英國開始有歷史的時候,天生的守舊思想就已普遍存在,在撒克遜人、諾曼第人和普蘭塔尼特家族統治時期,每個人都是守舊分子,因為每個人都懷疑未知的事物,都喜愛熟悉的事物。《大憲章》的簽訂,就系統性反應與肯定國家的古代習慣與法律,直到人類探討到宗教改革時,我們才開始把守舊傾向看成是一種勢力。

保守主義的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19世紀早期的英國。當時,保守主義者反對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社會動盪和價值觀的顛覆,對工人運動、婦女權利運動抱持批判態度,並強調社會秩序、權威和傳統的重要性。著名的保守主義思想家埃德蒙·伯克強調社會的有機結構,主張保護傳統和權威,認為社會應該通過漸進的改革,而非革命來實現進步。十九世紀也出現了保守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,強調自由市場和個人責任。當時也誕生了廣為知曉的柏克式保守主義(英),相關內容如下:

  1. 宗教的重要性,與宗教被國家承認的意義

  2. 譴責政治或社會改革中侵犯個人權利的行為

  3. 攻擊革命的平等觀點,認為等級和地位的差別是實際存在和必要的

  4. 擁護私有制,認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對社會幸福至關重要的神聖制度

  5. 把人類看作是一個有機體而非機械體,是一個有許多奧妙處的有機體

  6. 關於社會的有機特性,要從過去保持連續性,盡可能使變革逐步進行和盡量不打亂原本的正常秩序

三、現今的保守主義(新保守主義)

現代保守主義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重要影響力,在許多國家,保守主義政黨掌握著政府權力或在政治辯論中占有主導地位。其中「新保守主義」更成為當代多國的政治風氣。

新保守主義是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興起的一種思潮(隆納·雷根總統執政時期),是針對全球化、技術革命和文化變革所帶來的挑戰而形成的。主要主張有增強民間的保守主義勢力、政府不干預市場經濟自由競爭,主張自由貿易、推行減稅、削減社會福利(不像傳統保守主義者主張完全消除福利國家的存在)、反對積極平權措施、小政府主義等,另外也主張:反多元文化主義、強調愛國主義、以主動進行對外戰爭來制裁恐怖份子等,更加關注國家主權、文化認同和傳統價值觀的重要性。

雖然如此,但作為新保守主義的川普在經濟上的作為也和其有所不同:調降稅率、提高關稅、強調美國製造、鬆綁能源法規、擴大公共支出等。由此可知,即便是保守派,在細項上也截然不同。

四、著名保守主義政黨舉例

1. 美國共和黨

美國共和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保守主義政黨之一。指維護過去美國良善的傳統,通常支持市場經濟、較少的政府管制、較反對移民、反對同性婚姻、反對墮胎、支持死刑,因此支持減稅、削減福利項目和保護第二修正案所賦予的槍支權利。

2. 英國保守黨

英國保守黨自18世紀末期以來一直是保守主義的代表。它在政治上強調對自由市場、個人責任和國家主權的支持。例如,保守黨政府可能實施財政紀律政策,削減公共開支並推動貿易自由化。

至於保守與自由派在台灣為何不太顯著?根據「社會分歧理論」,社會的發展階段分為三:「認同議題」、「分配議題」及「社會議題」。大家最熟悉的「統獨」就是屬於第一階段的「認同議題」,而現今台灣社會也慢慢進入「社會議題」的第三階段,或許未來台灣也有機會有類似保守或自由派傾向出現。

五、總結

保守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意識形態,強調社會穩定、傳統價值觀和有限政府。雖然其基本原則在不同國家和時代可能有所不同,但保守主義在當今世界上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,並且在許多國家的政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透過對保守主義的理論、發展、現況和案例的探討,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這一政治思潮對當今社會和政治的影響。

在正面影響方面,像是社會穩定和秩序、文化連續性、經濟自由;而負面影響可能有社會進步的阻礙、文化僵化、政策的僵化,這可能使政府難以應對變化的需求和挑戰。

綜上所述,保守主義對世界的影響是複雜而多樣的。儘管它有其正面的一面,但也存在著負面影響。因此,評價保守主義是否「好」,需要考慮其具體的實施方式和效果,以及與其他政治思潮的對比。